当秋风拂过西江畔,广西梧州的夜市便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民俗画卷,在霓虹与烟火交织中,勾勒出千年古城鲜活的秋日夜经济图景。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梧州以水云天夜市、骑楼城老字号小吃街等为代表,将传统非遗美食与现代消费场景深度融合,让“烟火气”成为激活城市经济的新引擎。
一、夜市:梧州秋夜的“文化会客厅”
长洲区水云天夜市,近300个摊位沿街铺展,烧烤的焦香、纸包鸡的醇香、六堡茶的陈香在夜空中交织。这里不仅是美食的集散地,更是文化的展示窗。政府通过“机巡+人巡+联合巡视”模式,将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纳入常态化监管,让游客在品尝梧州蜜枣、龟苓膏等非遗美食时,更能感受骑楼建筑群的历史厚重——560幢中西合璧的骑楼,以罗马柱式拱廊与灰雕卷草纹,诉说着民国时期的商贾繁华。
二、数据:烟火气背后的经济动能
2024年万秀区数据显示,夜间经济直接拉动旅游消费增长:上半年接待游客672.3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1.97亿元;国庆假期期间,游客量与消费额同比分别增长15.69%和13.09%。水云天夜市商户陈先生透露:“夏季日均接待300-400人,节假日销量增长30%,满减活动让夜宵经济持续升温。”更值得关注的是,夜市直接解决就业超500人,如摊主韦肇芬夫妇,靠经营网红钵仔糕供两个儿子读大学,月入过万,印证了“小摊位托起大民生”的生动现实。
三、创新:传统与现代的“夜态融合”
梧州夜市的活力,源于对“夜经济”的精准赋能。政府2020年出台《加快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打造6条以上夜间经济集聚区,其中骑楼城步行街通过“修旧如旧”改造,引入粤剧文创、茶香双皮奶等创新业态,让非遗技艺与年轻消费群体“破圈”对话。中秋期间,旺城广场的“山海音乐会”、三祺城的“以旧换新”促销,更将节日经济与夜市文化结合,商超客流量上涨30%-50%,重点企业销售额增长10%-15%。
结语:烟火气里的城市温度
从水云天夜市的木炭烤炉到骑楼城的手作工坊,梧州的秋夜经济不仅点燃了消费热情,更承载着文化传承与生活希望。当陆婉静第10次驱车赶来品尝印度榴莲飞饼,当覃振泉用飞饼技艺为子女铺就求学路,这座千年古城正以最朴实的烟火气,书写着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民生幸福同频共振的新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