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5日,长沙市气象局发布最新气象信息专报,揭示全市正面临严峻的气象干旱挑战。自7月以来,长沙累计降雨量较常年偏少五成,主雨季结束后(7月1日至今)降雨量仅为122.2毫米,较常年同期锐减53.9%。这一异常偏少的降水导致全市大部地区出现中度以上气象干旱,其中浏阳、长沙县等地重旱面积达4115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34.8%),特旱区域扩展至1048平方公里(占比8.9%),局部地区甚至达到特旱等级。
干旱成因:气候异常与大气环流耦合
湖南省气候中心首席专家谢益军指出,此次干旱的核心成因在于全球气候异常与大气环流异常的复杂耦合。一方面,副热带高压(副高)面积异常偏大、强度偏强,且脊线位置长期偏北,导致湖南地区被高压系统笼罩,气流运动受阻,难以形成有效降水;另一方面,北方冷空气势力偏弱,加之台风路径偏东(多在沿海或海上活动),进一步削弱了水汽输送条件。此外,2024年厄尔尼诺事件结束后,秋季欧亚中高纬环流以纬向型为主,东亚槽偏弱,南北向空气交换减少,不利于冷空气南下,加剧了高温少雨态势。
影响与应对:从农业抗旱到人工增雨
干旱对农业、生态及城市运行产生显著影响。晚稻虽接近收获期,需水量减少,但旱杂粮、果茶等经济作物仍需采取抗旱保墒措施,如覆盖稻草、稻壳或浅耕除草。城市供水方面,长沙市气象局提醒关注高森林火险风险,并建议做好节水措施。
为缓解旱情,湖南省已启动人工增雨作业准备:增雨飞机抵达长沙,机载催化装置与地空通信系统正加紧调试,全省877个地面作业站点完成空域备案审批,所有装备通过年检。气象部门表示,将抢抓有利时机开展增雨作业,同时呼吁公众节约用水,共同应对干旱挑战。
未来展望:旱情或持续,需长期应对
气象部门预测,未来一周(8月25日至31日)长沙晴热高温天气持续,最高气温可达40℃,秋季(9至11月)降雨量预计较常年偏少3至6成,干旱将进一步发展加重。专家建议,除短期应急措施外,还需从长期气候适应角度出发,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技术,并完善干旱监测预警体系,以减轻极端天气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这场干旱不仅是对长沙城市应急能力的一次考验,更是气候变化背景下,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如何和谐共处的深刻课题。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