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文版《天津传:海晏河清看津门》新书首发式在天津外国语大学举行,标志着我国城市文化“走出去”再获突破。这部由徐凤文创作、中 国外文局翻译院与外文出版社联合推出的城市传记,通过精准的翻译策略与生动的文化叙事,为俄罗斯及俄语区读者打开了一扇读懂天津、感知中 国的窗口。
丝路明珠:天津的城市基因与全球定位
作为“丝路百城传”系列的重要作品,《天津传》以“河海交汇”为脉络,梳理了这座城市从漕运枢纽到现代化国际都市的蜕变历程。书中不仅记录了泥人张、杨柳青年画等非遗技艺,更通过“五大道”建筑群、租界历史等场景,展现了天津在中西文化交融中的独特地位。俄文版特别强调天津作为“一带一路”海陆交汇点的战略价值,为俄语读者勾勒出一幅“九河下梢”的立体画卷。
翻译创新:忠实与传神的平衡之道
为确保文化内涵的精准传递,翻译团队采用“四方协作”模式:专业译者初译、外国专家润色、编辑与作者深度沟通。针对“斗十胡”“胶皮”等天津方言,团队通过“感官词汇强化”策略,精选俄语中富有生活气息的表达,使异国读者能跨越语言障碍,感受文字中的烟火气。例如,对“海河边的盐坨地”这一场景的翻译,既保留了地理特征,又通过俄语动词的选用,再现了漕运时代的繁忙景象。
文化桥梁:中俄人文交流的新实践
此次发布恰逢中俄文化年(2024-2025),书籍将作为文化礼品亮相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新闻中心,成为中外嘉宾了解天津的“第一本书”。天津外国语大学校长李迎迎表示,俄文版的推出不仅是为了展示天津的城市魅力,更是希望通过文化互鉴,推动中俄民众的情感共鸣。数据显示,近年来中俄文学交流持续升温,此类城市传记的翻译出版,正成为深化两国人文合作的重要载体。
城市叙事:中 国故事的全球化表达
《天津传》俄文版的成功,折射出中 国城市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升级。从紫禁城的皇家叙事到天津卫的市井传奇,中 国城市传记系列正通过多语种出版,构建全球认知中 国的文化网络。正如作者徐凤文所言:“这本书是写给天津的情书,也是献给世界的请柬。”当俄语读者跟随文字漫步五大道,聆听海河的潮声,他们读懂的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更是一个文明古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包容与自信。
从漕运码头到国际都市,从方言俚语到俄语诗行,俄文版《天津传》以文化为媒,架起了中俄文明互鉴的桥梁。这部作品的诞生,不仅为天津这座城市留下了生动的文化注脚,更为中 国故事的全球化表达提供了新的范本。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