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6日,随着最后一段岩层被成功爆破,新渝万高铁万州枢纽项目全部隧道顺利贯通,标志着这条连接重庆主城与渝东北地区的交通大动脉进入全面铺轨阶段。作为全线控制性工程,万州枢纽隧道群以“3隧5桥”的复杂结构,历时1280天攻坚,为2026年全线通车奠定坚实基础。
工程突破:穿越“地质博物馆”的极限挑战
万州枢纽地处三峡库区腹地,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堪称“地质博物馆”:
隧道群总长12.3公里,包含国内最长高铁单洞双线隧道(4820米)及最小半径曲线隧道(半径650米)。
施工难点:穿越21条断层破碎带,最大埋深达820米,岩爆、突水风险极高。
技术创新:采用“九台套”全机械化作业,引入TBM盾构机与钻爆法组合施工,月均进尺突破220米,较传统工法提速40%。
区域价值:重塑渝东北经济地理版图
新渝万高铁设计时速350公里,通车后将实现:
重庆至万州通行时间从2小时压缩至45分钟,形成“渝东北1小时交通圈”。
串联江北机场、万州五桥机场,构建“空铁联运”立体网络,预计带动沿线旅游收入增长30%。
产业协同效应:重庆两江新区与万州经开区实现“半小时通勤”,汽车、电子产业供应链成本降低15%。
技术标杆:高铁建设的“万州方案”
项目团队首创多项技术标准:
智能监测系统:在隧道内布设3000个传感器,实时监测围岩变形,预警准确率达98%。
生态修复技术:采用“洞渣加工+边坡绿化”模式,实现隧道开挖零弃渣,减少土地占用200亩。
应急救援体系:设置全国首条高铁隧道消防逃生通道,配备智能疏散指示系统,响应时间缩短至2分钟。
未来展望:从“交通线”到“发展轴”的升级
随着万州枢纽隧道贯通,新渝万高铁正从“施工图”变为“实景图”:
2026年通车后,预计年客流量达1500万人次,推动渝东北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
沿线城市规划:垫江、梁平等站周边已启动高铁新城建设,预计新增就业岗位5万个。
正如施工方负责人所言:“这条隧道不仅打通了山体,更打通了渝东北的发展命脉。”当高铁列车以350公里时速穿越群山,重庆“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正随着钢轨的延伸加速成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