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6日,成都轨道交通13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启动空载试运行,标志着这条贯穿城市东西的“换乘王”进入开通倒计时。作为成都首条采用市域A型车的全自动运行线路,13号线一期以29.07公里地下长龙之姿,串联青羊区、武侯区、锦江区、龙泉驿区四大核心区域,为成都轨道交通网络注入全新动能。
技术革新:全自动运行与人性化设计共舞
13号线一期采用国内首创的市域A型全自动列车,最高时速达100km/h,8节编组载客量超2000人,较传统车型提升30%。车厢配备智能新风系统,可实时净化PM2.5;降噪技术使通话清晰度提升60%,早高峰也能实现“安静补觉”。车站设计同样亮点频现:华西坝站以350米弧形拱顶无立柱设计,搭配75米自动人行道,将1号线换乘时间从15分钟压缩至5分钟;青羊宫站创新应用装配式机房技术,通过“工厂预制+现场组装”模式,在仅有一个吊装口的条件下高效完成施工。
试运行深意:从建设到运营的全面检验
空载试运行是线路开通前的“终极考试”。成都轨道集团已提前完成全自动运营场景验证、多系统联调联试等核心任务,试运行期间将严格模拟真实运营场景,对设备可靠性、应急处置能力进行深度测试。例如,在青羊宫站至小南街站区间,工作人员将重点验证信号系统在复杂隧道环境中的稳定性;龙安站则将开展大客流疏散演练,确保日均数万人次的进出站效率。
城市格局重构:东西向通勤
13号线一期的战略价值在于其“东西大动脉”定位。线路开通后,龙泉驿区至中心城区的通勤时间将从1小时以上压缩至35分钟,成龙大道拥堵问题将显著缓解;三圣乡居民可直达华西医院三大院区,结束“公交转地铁”的绕路时代。更值得关注的是,线路串联起青羊金融城、武侯科技园、锦江商贸区、龙泉汽车产业基地四大经济集群,人才跨区流动效率预计提升40%。在龙泉驿上班的市民张先生感慨:“以后下班约青羊宫的朋友吃火锅,不用再赶末班车了。”
经济联动:从“轨道”到“经济带”的升级
13号线一期不仅是一条交通线,更是一条“经济动脉”。幸福梅林站直达三圣花乡,预计带动周边花市客流量增长30%,夜间餐饮、民宿将迎爆发式增长;龙华寺站嵌入大面板块居住核心区,世茂城等小区步行10分钟即可进站,激活“轨道+社区”商业生态。数据显示,线路途经区域已新增23个商业综合体规划,其中锦江段的“轨道上盖综合体”项目,将实现地铁出站口与商场的无缝衔接。
未来展望:2025年底,见证成都轨道新篇章
目前,13号线一期全线机电安装进度达80%,后续将重点开展单机单系统调试。按照计划,线路将于2025年内正式开通初期运营,与既有的1号线、2号线、7号线等11条线路形成换乘网络,日均客流量预计突破50万人次。正如成都轨道集团负责人所言:“13号线一期的开通,不仅是技术升级的里程碑,更是成都从‘大城’迈向‘强城’的关键一步。”当全自动列车在地下飞驰,成都人的日常出行半径,正被这条“智慧长龙”重新定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