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7日,小鹏汽车正式发布全新P7车型,其全球首发的VLA(视觉-语言-动作)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成为行业焦点。这款基于800V高压平台打造的中高端纯电轿跑,通过三颗自研图灵AI芯片(综合算力2250TOPS)与11摄像头+12超声波雷达+3毫米波雷达的感知组合,将智能驾驶从“模仿行为”推向“理解意图”的新阶段。
技术突破:从端到端到类人决策的进化
VLA系统颠覆了传统模块化架构与初代端到端模型的局限性。其核心在于将视觉感知、语言推理与动作控制无缝融合——通过视觉编码器提取道路特征,结合语言模型理解交通标识与用户指令,最终生成可解释的驾驶决策。例如,当系统识别到“潮汐车道”标识时,不仅能调整行驶路线,还能通过文本解码器解释“当前时段允许变道”的逻辑,实现决策透明化。
相较于特斯拉FSD V12的纯端到端“黑箱”模式,VLA引入的“思维链”技术显著提升了复杂场景适应性。实测数据显示,该系统可预判“鬼探头”“开门杀”等九大危险场景,在积水路段自动减速以避免溅水,在公交车道非限行时段优先通行,甚至能通过语音指令执行“先去加油再接孩子”的多任务连续操作。这种类人化的预判能力,源于其训练数据中“老司机风格”的标注准则,以及每日30万公里的仿真测试里程。
场景覆盖:全路况下的安全与舒适平衡
VLA系统在安全性与舒适性之间实现了精准调校。硬件层面,800V架构与5C电池带来CLTC 820km续航,20分钟快充70%的补能效率,配合3.7秒零百加速性能,奠定了性能基础。软件层面,系统可识别49类障碍物及路标文字,在极端天气或盲区场景中,通过防御性减速与路径重规划确保安全。例如,当检测到前方事故标识时,车辆会提前50米减速并绕行,同时通过AR-HUD显示替代路径。
舒适性方面,VLA引入了“礼仪驾驶”概念。雨天遇行人时自动降速避免溅水,泥泞路段调整悬架阻尼以减少颠簸,甚至能根据用户习惯学习“更激进”或“更温和”的驾驶风格。这种拟人化交互得益于三轴灵动屏与高通8295P芯片的支持,用户可通过点头、转向等自然动作控制车机,实现“所见即所说”的沉浸式体验。
行业意义:智能驾驶从“功能”到“体验”的跃迁
小鹏P7的VLA系统标志着智能辅助驾驶进入3.0时代。相较于“端到端+VLM”的双系统架构,VLA通过统一模型降低了模块间误差累积风险,同时借助仿真环境与真实数据的混合训练,突破了传统规则系统对极端场景的覆盖局限。数据显示,搭载VLA的P7车型在复杂城市路况下的接管频率降低42%,用户满意度达91.6%。
这款车型的推出,不仅巩固了小鹏在20万级纯电市场的技术领先地位,更重新定义了人车共驾的边界。当VLA系统能在0.1秒内完成从环境感知到动作执行的全流程,并在AR-HUD中实时显示决策逻辑时,智能驾驶已不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真正“会思考”的出行伙伴。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