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传统婚俗中,“三书六礼”是婚姻的核心保障。这一制度始于西周,完善于汉代,历经千年演进,形成了兼具意义与文化象征的完整体系。
三书:婚姻的文字契约
聘书:订亲之书,由男方在纳吉环节(占卜吉兆后)送达女方,象征双方正式缔结婚约。
礼书:礼物清单,详细记录纳征环节(送聘礼)的财物种类与数量,如绸缎、茶叶、首饰等,体现“明媒正娶”的庄重。
迎书:迎娶之书,于亲迎当日由新郎交给新娘,作为接亲的凭证,相当于现代的“结婚证书”。
六礼:从提亲到完婚的六步仪式
纳采:男方托媒人携带雁、酒等礼物向女方提亲。雁象征“忠贞不二”,因其一生仅择一伴,且飞行时“壮者在前,幼者随后”,暗合儒家伦理。
问名:男方询问女方姓名与生辰。若相合,则进入下一环节。
纳吉:男方将占卜结果告知女方,并赠送薄礼(如布帛),俗称“小定”。
纳征:男方送聘礼至女方家,礼物包括金银首饰、牲畜、粮食等,标志婚姻正式确立。
请期:男方选定婚期后,由媒人携带“日书”与女方商议,最终确定吉日。
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方家迎娶新娘,完成“六礼”终章。
现代转型:传统与创新的平衡
在当代,三书六礼的形式逐渐简化,但其核心价值仍被保留。例如,部分地区保留“纳征”环节,但聘礼从实物转为红包;婚礼仪式中,新人仍会交换信物,象征“三书”的精神延续。此外,年轻一代通过“汉服婚礼”“古风婚书”等形式,重新诠释传统婚俗的浪漫与庄重。
三书六礼不仅是婚姻的程序,更是对“责任”与“承诺”的强调。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效率的时代,仍需保留对仪式感的敬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